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地图上“蹚”出的文化创意路(人民眼·文化创新)(3)

作者:徐锦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17-04-28

  “这个地图好,可以当艺术品收藏”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浒苔风波,成为张晶莉和李伟的事业拐点。

  这一年,青岛承办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赛前两个月,沿海水域突然被浒苔大面积覆盖。这些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物,呈草绿色,高出海面1米,犹如辽阔的草原,乍看蔚为大观,实则危害严重,不仅阻塞航道,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青岛市政府动员数万军民、近千艘船只,日夜打捞、清理、拦截。

  青岛勘测院领受任务:即时为指挥中心提供指挥用图,包括浒苔态势图、布防图。因浒苔随潮汐流动,图纸每天都要更换三四次。制图人员天天忙得像陀螺,夜夜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但这些辛苦制作出来的地图,时效性却只有一天。一张张地图就这样浪费了,张晶莉和李伟心疼至极,能不能找到既省事、又节约的办法呢?从小常玩吸铁石的李伟灵机一动:“何不利用磁吸原理,做一幅磁吸地图?”

  说干就干。他们找来一块薄铁板,将海域底图裱在铁板上,用形状各异的磁片代表浒苔、打捞船和其它布防要素。这样,根据浒苔的态势,指挥中心随时可拼出一幅新的布防图,机动性大大提高。磁吸地图送到指挥中心,几位市领导赞不绝口。

  浒苔战役打完,市里提出,市领导经常外出办公、现场指挥,能否制作一些便于携带的地图,原来的挂图折叠起来太厚,而且极易折损,很不方便。

  张晶莉和李伟赶紧商议,改为带有防水涂层的打印布。几天后,反馈又来了:“布艺图折的次数一多,容易掉墨,涂层还会脱落。”

  李伟急中生智:“要不,换丝绸试试?”

  很快,丝绸地图送到市领导手中。市长摩挲着丝绸图,满意地说:“嗯,这个地图好,可以当艺术品收藏了。”

  透过丝绸地图和磁吸地图,张晶莉和李伟、赵孟远看到一个洞开的世界:地图,并不只是一堆数据和图形,而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文化新天地!印着各种地图的披肩、丝巾、围巾、折扇、领带、箱包陆续制成,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李伟外表粗犷,却心细如发。一天,李伟路过一户农家,窗户上的一幅剪纸引起他的兴趣。画面上,两只喜鹊栖息在枝头,正亲昵地相依相偎。他突发灵感,兴冲冲地对张晶莉说:“我们能不能搞一个剪纸地图?”

  制图专业出身的张晶莉沉吟道:“制图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其精度、画法、用色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用色,水系用蓝色,草地用绿色,山地用棕色,注记用黑色,这些用色很严谨,也很规范。剪纸的颜色单一,用于制图会不会不伦不类?”

  李伟不死心,说:“这样吧,我先和设计人员试试,说不定,也是一种创新呢。”

  动起手后,他们才知道难度之大:纸张太薄,力道必须适中,轻了重了都不行;剪地图不像剪传统花草,上面既有道路、河流、山川,其走向必须准确无误,同时还有汉字,横折竖弯,点、线、面结合难度非常大;剪纸地图既要有观赏性,也要有实用性,清晰度必须高,技术难度不容小觑。

  从构思到出图,花了两年多时间。2012年,一幅以青岛市四方区为主体的剪纸地图终于大功告成。这幅作品长37厘米、宽32厘米,居中是四方区域图,右上角装饰着“福”字窗花,另3个角上分别是舞龙、童子击鼓和燃放爆竹,呈现的是四方区传统民俗文化“糖球会”的场景。作品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图概念:说它是地图吧,一色的大红;说它不是地图吧,路名地貌一目了然,又分明是地图模样。

  2013年9月,院长张志华赴德国德累斯顿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在35个国家和地区的529件作品中,《四方区剪纸地图》脱颖而出,荣获专家评审委员会其它地图类一等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的颁奖词是:“关于传统中国民间艺术的制图应用,非常惊奇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