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来源:青岛新闻网   时间:2021-10-29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专栏策划/编辑:孙静芳

今日撰稿/摄影:董志刚

01 缘起篇

十月金秋,当古老雄浑的峪夼柳腔唱响在崂山北宅这片丰收的田野大地间,新农村的美好画卷也在徐徐向人们展开。

峪夼柳腔是青岛市独有的古老戏曲剧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源于大沽河流域,广泛流传于青岛地区。峪夼柳腔的特点是运用崂山当地方言进行表演,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峪夼社区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村落,峪夼柳腔已传承了100余年。峪夼村紧邻北宅街道办事处,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张村河的发源地之一)把村庄分成两部分,村庄周边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有利于峪夼柳腔对外的交流和更好地发展。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柳腔起源于民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柳腔是在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民间腔调“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柳腔作为青岛地区的一个传统剧种一经形成,就在原即墨县所辖的原壮武、皋虞、不其三县故地(即现在的即墨市、崂山区、城阳区和青岛市内四区)流传开来。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02 传承篇

柳腔传入崂山地区100余年,初盛于崂山西部,民间戏班也初创于此,其中以峪夼村最为活跃。20世纪初峪夼民间艺人每逢正月开始沿村演出,1928年,成立了峪夼同乐会,并于20世纪60年代改名为峪夼柳腔剧团。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历经90余年发展,已形成独立的表演特色。凡是村里人都能唱几句柳腔,自古便有“小人一落地,哭声活像柳腔戏”、“峪夼狗也会扭三扭”之说。2007年,峪夼柳腔被评为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9月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峪夼柳腔表演剧目主要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三大类别。峪夼柳腔以表演小戏、小曲见长,与擅长表演大戏的即墨柳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柳腔的表演形式。峪夼柳腔能够依据时代需求进行即兴创新,既能够在传统曲目上加入时代元素,还能够将流行音乐表现形式融合进新剧目中。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今年,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峪夼社区选送的柳腔新唱《不落的灯塔》,用新唱段铭记历史,在群众中获得很大反响。在山东省第三届农民艺术节暨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戏曲展演北宅专场上,一曲柳腔新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了观众热烈喝彩。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峪夼社区有1400多名居民,几乎人人都喜欢唱峪夼柳腔。73岁的李忠敏是峪夼社区柳腔剧团团长,也是剧团里年龄最大的团员。峪夼社区柳腔剧团共有近20名演员,平均年龄是50多岁,剧团的团员都是社区居民,平常还有自己的农活,业余时间放下锄头就来练习柳腔。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03 创新篇

每年正月,他们不只在‘家门口’演出,还常常被邀请到其他街道演出。彩排节目的时候,峪夼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很多社区居民都会赶到现场围观。峪夼柳腔乐团也多次在区街各级文艺演出中获奖,成为深受居民喜欢的文艺团体。峪夼柳腔以崂山区为核心、不仅活跃在胶东半岛,而且还到了河北、江苏、东北地区,为广泛的观众所了解和喜欢。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近年来,当地对峪夼柳腔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经费加以保护、扶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传承人、青岛市剧协副主席袁玲老师上门辅导,组织社区文艺骨干到即墨柳腔剧团培训等,重点培育峪夼柳腔剧团现有演职人员,把峪夼柳腔剧团打造成高水平演出团队。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并通过传习课堂、进社区、入校园等方式,培育了一批热爱柳腔的中青年群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柳腔,剧团的李瑞蕾就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爱上了柳腔,现在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百年崂山峪夼柳腔 声声低吟浅唱

峪夼柳腔作为承载着地方文化发展的载体形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峪夼社区已经启动村庄改造,北宅街道和社区正多方争取,拟在社区规划中加入恢复古戏台,加入峪夼柳腔演出传承基地、峪夼村史馆等设计,从而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