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黑科技”亮相青岛海科展 青岛企业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来源:青岛日报   时间:2021-11-03

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11月2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谷管理局承办的2021(第六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青岛海科展”)开幕。本届展会从即日起持续到11月8日,为期7天。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展会由线下展览改为线上展示,通过海科展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网络平台组成海科云展平台,为参展商提供展示的舞台。一个个全国乃至全球技术领先的海洋装备“惊艳”亮相,展示出我国在探索深海过程中掌握的 “黑科技”,为广大专业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

500家参展商展示“炫酷”深海装备

据悉,本届海科展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家海洋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企业报名参展。根据参展商报名情况,本届展会共分为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海洋牧场及养殖技术与装备、海洋分析检测技术与装备、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海洋船舶技术与装备、海洋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海洋通用技术与装备等八大板块,几乎囊括了海洋科技所有细分领域。

尽管改变了展览形式,但本届海科展依旧亮点纷呈,多项引领行业前沿的“黑科技”设备云端亮相,让人耳目一新。

珠海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型高性能成像声呐的研制生产,及各类声呐及其配套产品的定制研发业务。通过自主创新,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覆盖100kHz至1.8MHz的全系列成像声呐产品,包括多波束前视声呐、三维前视声呐、蛙人用手持声呐、单波束扫描声呐、单波束测深仪等。

在本次海科云展平台上,该公司展示了一款性能全球领先的实时三维前视声呐。该声呐的体积和重量均只有国内外同类产品的1/20左右,却依然具有可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需求的性能指标。小巧的体积使得该声呐可以适用于潜水员手持、头戴等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对于传统的三维声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仿生机器鱼也是此次青岛海科展上的 “重头戏”。沈阳某公司展示了“虎鲸”“金龙鱼”等水下智能仿生机器设备。据介绍,近年来,该公司面向海洋安全、海洋商业资源勘探与应用、智能化深海养殖捕捞辅助、水利水电大型工程与设备监测与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水下应急打捞救援等领域,成功研制出了多型水下智能产品,在新型高速、低噪音、机动灵活的柔体仿生机器鱼研制领域国内领先,具备水质监测、地形勘测、水下摄像、渔业、观赏、教学等功能。

还有青岛领海海洋仪器有限公司展出的BRIZO波浪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到海洋浮标、漂流浮标、无人船等海洋设备上进行波浪测量,并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扩展相关平台的功能;广州一企业携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多功能、低成本先进海洋观测设备“东鲲”系列最新产品亮相……

尽管举办形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但持续6年的青岛海科展依旧保有其在业内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青岛海科展不仅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搭建起了一个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平台。青岛海科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给展会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青岛海科展危中寻机,力求通过海科云展平台展示最前沿的涉海装备,推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在线互动,达成合作,打造我国海科装备领域“永不落幕”的专业展会。

青岛多款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海洋科研重镇的青岛,自然在此次海科展上大放异彩。一批青岛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展出了在海洋探测、海洋传播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装备,其中不少装备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国内空白。

在海洋探测领域,海洋声学释放器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经过多年研究、测试与优化,青岛泰戈菲斯海洋装备股份公司完成了国产海洋声学释放器产品定型、工业化生产,并成功投放市场,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在此次海科展上,青岛泰戈菲斯展出了这款产品,立即引起了关注。“我们声学释放器具有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功耗低、应答距离远等特点。”青岛泰戈菲斯海洋装备股份公司总经理秦尚伟说,“整套仪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多个关键技术和工艺环节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海水温度、深度、盐度等数据是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海洋勘探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而这需要专门的温盐深仪来测量。“我们研发的道万DW16系列温盐深仪核心器件全部自主研发生产或国内采购,整机国产化率达99%,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仪器最大工作水深可达7200米。”青岛道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豪介绍。

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也展出了系列无人潜航器(AUV)。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景涛颇为自豪地介绍:“‘澎湃’系列全谱系化自主式水下潜航器涵盖15公斤级到1.5吨级产品,可满足浅海到深远海的不同作业需求。我们自2004年以来便首创并引领我国AUV SLAM自主导航技术的研发,2016年以来首创并引领全球的AUV数据驱动技术、智慧型复合材料壳体技术的创新,在新一代AUV的最核心技术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航天技术向海洋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则让技术发挥了更大的应用价值。中科技术物理青岛研究院在青岛海科展期间展示了海洋信息、海洋仪器、海洋通用等板块的8项技术装备与产品,是展品比较多的单位之一。研究院依托母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众多航天技术成果开展民用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海洋装备技术进步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此次他们展出的船载多模态激光雷达系统、海上漂浮式激光测风塔、航空宽谱红外相机、航空遥感-成像光谱仪等多款设备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都处于领先水平。

中科技术物理青岛研究院副院长马艳华介绍,船载多模态激光雷达系统可以应用于船舶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能够精确感知海上船舶目标的距离及三维形貌信息,解决船舶远近程导航、避障和安全靠泊的问题。“目前海上漂浮式装备还是以进口为主,我们利用了在嫦娥5号、天问一号等航天器上应用的技术,集成开发了一款海上漂浮式连续波激光雷达,为国内测风激光雷达产品家族增添了新成员。”马艳华说。

青岛是我国的海洋科研重镇,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青岛的海洋优势更多地集中于基础研究领域,在应用研究上还存在短板,尤其是海工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较为薄弱。但是,透过此次青岛海科展,我们看到了青岛在“短板”上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海洋基础研究理论进行转化应用,在海工装备领域奋起直追,甚至实现了厚积薄发。依托青岛海科展这样的平台与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碰撞,相信青岛会积蓄更多的海洋科研实力,加速转化成海洋产业优势。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王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