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美学与审美
谈及审美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美?这样才能使审美活动按照正确的原则进行。本文之所以首先提出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是想先从中找出美的答案,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美是美学的核心。那么,如何正确定义美呢?从苏格拉底的“美是难的”定义开始,古往今来对于“美”的研究者,多得几乎无法清数。这一方面说明“美”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说明“美”本身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于美的认识,以正确的哲学概念定义美,就成为极其重要的。
其实,苏格拉底的“美是难的”不能称为定义。“美是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理解为:难的就是美,显然是极为荒谬的。这里只能理解为苏格拉底难以定义出美是什么,他尚不具备这种认识及学术能力。这种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是其门徒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在《大希皮阿斯》中首次提出来的.故而,美国《美学词典》称柏拉图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但是,“美是难的”,难到此后2500多年中,不论西方和东方,都无人能从美的本质上给出美的明晰而完整的哲学定义。在学术上出现了知难而退的不幸!在有“美学”的西方学者旋即否定或抛弃对美的本质的的探求,转而从各种表面现象和不同的角度对美进行探索,形成多种学术流派,各抒己见,互不相让。都想在自己寻得的基点上,建立完整的美学体系。从古典,近代,现代到后现代,其学者的大名和流派的称呼多得不胜枚举。从尊重学者的劳动,和谅解生存时空对人的认识之无情制约上,我们应当认真重视他们学说中的智慧闪光,充分肯定他们学说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对他们的一些美丽动听的箴言也应很好的珍惜。但是,不得不严正指出:自20世纪后,美学的研究因着彻底否定并抛弃了美的本质,完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抛弃或者根本无力揭示美的本质,只能从外部形态和非本质的表象中企图对美加以诠释是徒劳的。20世纪的各大美学流派:形式主义的“形式”,表现主义的“表现”,精神分析的“隐喻”和存在主义的“荒诞”成为“主流”思潮之后,使得艺术开始堕落,并逐渐走向不同类型的反艺术,垃圾和污染不断产生并被病态地吹捧,人们像被瘟疫传染一样变得越来越疯狂,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越来越变态化。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上人类社会的精神和道德就会崩溃!——我深信所有有正义感的有识之士都会有同感!
要想阻止美学研究的这个光怪陆离的逆流继续毁灭人类文化,使美学研究回到建设性的正确轨道上来,使艺术创作健康发展。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美的本质,只有正确把握了美的本质,我们才能洞悉3000年来一切有关美学理论的真伪,才能去伪存真,才能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毫无疑问,美学和审美两个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绝不能混为一谈。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使用哲学语言对美的学问进行表述,是纯理论,纯哲学的问题;而审美是在实践中对美学的应用,具体体现对美学价值的的衡量。例如:区分作品的美学容量大小,品位的高低以及风格的不同等等。在“语境”的概念出现以后,在《美学》的研究范围内是可以适当阐述包括审美的种种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把美学和审美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3.美和审美的哲学定义
首先,我们必须给出美的哲学定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美的哲学定义才是审美活动的指南。对于美的文字表达,除表意的汉文字,表音体系的文字大都具有多个少许差别的概念含义,但美字本身多不具有哲学的含义,例如英语(美beauty作为名词来用还有:美丽;美人;美好的东西等意思)。只有汉语的“美”字本身就给出了哲学的含义。中国东汉时期的大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公元100年创稿至121年成书,历时22年)中“美”字的意思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 “美”与“善”同意。(徐铉注曰:羊大则美,故从大。)“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这里的“美”字和“甘”字集中了六书造字玄妙精髓。什么是“道”?《周易》繫词上传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道德经》的第一个字就是“道”字。老子揭示了“道”是宇宙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本质(即亘古不变、包含一切真理)。我在《亚卷集.艺术思絮》中做了如下的探索:“真理是絕對正確的永恆存在,主導規律的源泉。真理博大而精微,引導進步和正義。善與美是真理的基本屬性。善主科學——力求把握各種物質運動的規律;美主藝術——努力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二者是真理的兩翼。”(这里“善”字是哲学意义上的,而非指道德伦理上的善) 我这样定义了“真、善、美”。从我的定义上,“真善美”是一体的。对汉字的“美”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也是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论人生》的观点做了进一步哲学上的概括。就我们这个世界目前的发展情况和认识能力来看,仅只是对几千年前古人早已发现的真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而已。美的哲学定义无法离开“真善美”这个整体,因为,没有真理就不存在美,没有善(即全面准确把握各种物质运动规律的能力)就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美。由于美是真理在精神层面具备的属性,所以,只有发现了真理才能发现美,反之,美也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认识真理,这是必然如此的。因为基本属性体现了真理存在的表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以及艺术作品中被我们感知为是“美”的,是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些活动中蕴含着真理,真理在物质组合及运动中奇妙地展现了精神层面的灵性,从而才使我们感觉并认识到美。而 “艺术是人类向往真理的意志的体现方式之一。艺术作品是作者将把握到真理的某一感知点赋予美学形式的载体。艺术作品是意志对真理的向往,必须是美的,即必须是真理基本属性的体现。”(见《亚卷集*艺术思絮》)因此,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展现的美都是其所蕴含真理的属性的展现。由于真理的含量极为丰富,因此就决定了美的样式绚烂多姿.人们所以能认为是美,必须要有和真理在物质组合及运动中所展现的精神层面的灵性产生共振感应能力,这种感应过程称为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