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名家 > 名家访谈 >

戚道巨先生和他的哲理艺术(上)

作者:戚道巨   来源:中新青岛网   时间:2013-05-24


戚道巨先生

   引言

  日前发表了《有关美术问题不得不讲的几点浅见》引起一些读者的关注,

  但没有看到有关的评论,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这是我所真心喜闻乐见的)。

  我所发表的观点,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观察,比较,学习,思考得出的结论。我自认为是正确的,但这不意味着是全面和深刻的——古今中外没有人有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并从不断发展的动态中对某一问题作出全面深刻绝对准确的判断。我们所能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是把握正确的方向,从而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向前探索,才能取得进步。

  前文论述了“关于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问题 ”和“ 关于收藏和‘艺术市场’”的几个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有关美术的审美问题”阐述浅见,因为审美问题并非只是少数专业人士進行美术评论的的特权,而是影响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审美问题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的评判,其原则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广大受众对美与丑的观念的界定,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美术评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尤其在所谓“现代”中,由于人性的弱点,已被功利和愚昧占据了不少要地。错误的审美原则和观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美术的发展,并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之题目所以冠以《不得不讲》的字样,是因为只从以丑为美的反艺术从地狱里冒出之后,极其阴险地打着所谓时髦的旗帜,披着“皇帝的新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过所谓“现代” 的蛊惑人心招牌,颠倒是非,不遗余力地欺骗阅历尚浅的受众,与真正的艺术争夺市场,玩弄并荼毒整个人类社会,甚至以金钱和权力控制一些媒体,商业文化机构,对反艺术进行无耻地吹捧。虽经正义力量的揭露和批判,其丑陋面目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邪恶东西的无赖本性使然,其绝不肯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至今仍然占据不少舆论要地,继续挣扎,顽固地对抗真理和正义,亵渎神圣,戕害灵魂,危害社会。这种局面必须打破,美术的发展之路必须是健康正确的,妨碍和阻止整个人类社会向着正义和进步发展的一切孽障必须加以清除。现在不少“专家”、“权威’和“大师”(当然不是全部)都忙着他们自己和大家都知道的事而无暇研究学问,还有不少人自以为高明地为反艺术推波助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下不自量力斗胆再发浅议。希望能对一些观点和“作品”作出真实的评价。这可能要冒犯一些一贯使用错误观点和理念惯性看待美术的“权威”,令其不太舒服。尽管如此,我仍义无反顾地公开我的观点。本文所涉及的范围仅包括美术作品(主要是中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并涉及到所谓西洋画一些问题),其他任何艺术品的审美问题均不涉及。诚然,精确地审美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任何人恐怕是难以做到绝对准确,对某件美术作品精确的美学评价往往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反复再认识,甚至是历史的确认。有句精辟的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确的,就本人的愿望来说,是希望尽量做到公允,但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的。乞望具有匠石运斤之力的正义之士不吝赐教,发力斧正之。

  一.有关美学与审美问题

  1.对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小议

  由于自古以来,试图阐明“美”的语言和文字,理论、观点颇多,使得对“美”的研究应当有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人们期望这一学科能够对美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个学说的命名权被德国人鲍姆加登(A.G.Baumgarten 1714-1762)1750年出版了《美学》(?sthetik)一书所抢先获得。就这样,《美学》成为研究“美”的学问的总称。而鲍姆加登先生則被称為“美學之父”。但是,全面审视鲍氏的著作,我们不得不深感遗憾和失望。因为该书对美是什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哲学定义。该书实际上是主要论述有关审美的问题。该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美学和美的: “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这种模糊,而且不着边际的表述是不能作为学术的定义语言的,给人的感觉是鲍姆加登先生是用“美”来定义“美”。这说明鲍氏似乎在雾里看花中并没有实际上理解什么是美。仅仅罗列了一些美的表象。受作者认识能力和认知偏向所决定,书中作者的精力偏重在论述审美的有关问题。作者在书中,对美所下的定义是令人费解的!感性认识的完善与否仅仅是反映了认识能力的大小,与美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就任何人而言要达到实际上和理论上的完善是不可能的事)。鲍氏对美的定义,显然是根本没有定义。如果以鲍氏的定义作依据,显然要将对美的认识引向错误的道路。但这并不排除应该对其一些审美问题的观点及论述的肯定。有些是非常具有启示性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例如其在“认识的美”中有这样的文字’:“感性认识的普遍美是各种思想的一致性,是事物和思想的美,这种美应当同认识本身的美很好地区别开来。感性认识的普遍的美,也是次序和安排的美。每一种认识的完善都产生于认识的丰富、伟大、清晰地确定。假如这些特征得以显现,他们就会表现出感性认识的美,而且是普遍有效的美。在这种客观事物和思想中,那丰富、崇高的样式和动人的真理之光都使我们感到欣喜。与此相应,感性认识也有同样多的丑。局限、平淡的效果、虚假、难于洞穿的晦暗、优柔寡断、摆脱不定、惰性,这些都是认识不完善所在。只要它们显现出来,就会歪曲感性认识。”在這裡鮑姆加登显然根本没有搞清楚美是什么,仅从美的實質問題——真理的問題擦边而过。他没有认识到,真理是美存在的本源,应当抓住这条最根本的主线对美学展开探讨,仅仅与真理的点滴表象擦边而过,并且说了一大堆语无伦次的话。另外,他也涉及到丑的问题,他说这是对感性认识的歪曲。这样,来进一步证实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观点。这虽然不能用来准确的定义美,但为后来对反艺术的批判提供了可参考性。其对“审美训练”的阐述:“自然才能不便于保持,有可能下降、衰退(对于人的逐渐衰老,身体机能老化来说确实如此——在下插话),为此,就要提倡审美训练。对于审美训练,我要求达到一定的和谐。既要求精神达到和谐,又要求情感达到和谐,舍此,有审美才能的人便不能有所成就,训练也就不能够增强审美才能的力量。如果情感被忽视,或者完全遭到损毁,坠入一无所顾地追求伪善、狂暴地争赛、博爱、阿谀奉迎、放荡不羁,或者干脆追求金钱,那么就会充斥着情感的匮乏,这种匮乏会败坏一切能被想成为美的东西。充满希冀的情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对美不屑一顾和无意执着追求的人,会使已有的精神状态退化,再也不能提高到对事物进行美的认识的地步。”尽管鲍氏所说的美,在逻辑上是他所假定前提,但他想表达的东西,无疑是正直的,而且也揭示了产生反艺术的根源,对而后出现的种种反艺术的丑态做了形象的表述,为后来对反艺术的批判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以上仅列几例,以说明可以提取鲍氏《美学》一书中有价值论述。

  但就全书而言,在下以为他并没有给出美的哲学定义,企图以“感性认识的完善”这一低级的,不可能实现的认识能力来定义美的实质,并且犯了以假设的“美”去定义“美”的低级逻辑错误,这是完全走错了路,是认识方向的根本错误。“越是感性的,就越是不真实的”(奥古斯丁),这种浅薄的认识决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诚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作者的劳动,我们只能吃力地从中捡选作者星星点点的思想闪光。所以有人說,鮑氏不是寫了一本好書而是給书起了一个好名字。这个结论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