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解读 >

青岛市崂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

时间:2013-05-20

  青岛市崂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促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一个能迅速提高区域知名度和形象的动力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围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在与《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崂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

  (一)产业现状。经过多年发展,崂山区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特色。全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达504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2007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7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区基本形成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国际啤酒城、青岛大剧院、文化博览中心、颐中体育中心、现代艺术中心、极地海洋世界、国际会展中心、因特天盟动漫有限公司、蒙蒙与牛牛动漫有限公司、欧亚世纪国际数字影视有限公司、时空影视艺术有限公司、中鲁时空数字技术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大项目纷纷入驻,全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二)发展条件。

  1、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2007年12月,崂山区明确提出要打造“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性旅游度假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带动向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的战略性转变。同时,崂山风景区和行政区体制调整,协同发展,揭开了捆绑崂山区多年的规划束缚,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为文化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2、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崂山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崂山区生产总值达到253亿元,五年间增加了1倍;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2亿元,五年间增加了2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00亿元,万元GDP能耗为全市最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在全省121个区市县中位居前列,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崂山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五大类优势文化资源:宗教文化,集道、佛、儒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于一身,其中道教文化是崂山宗教文化中最闪亮的部分,素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称誉。山海文化,崂山是海上名山第一,山海一体是崂山最大特色,拥有众多瑰丽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古迹。民俗文化,崂山是民间文化多彩之地,崂山民间故事和崂山道乐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文化,拥有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旅游文化节以及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亚太旅游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节会,节会已成为崂山的“城市文化名片”. 创新文化,座落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知名科研院所以及海尔、朗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多年走在省市前列。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崂山本土文化,奠定了崂山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

  (三)内在要求。崂山区虽然物质基础日渐雄厚,但土地资源空间日趋缩小,以大量占用土地空间为必要条件的工业型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加快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是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具备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低、转型和增长成本低、单位物质资源经济贡献率高“二低一高”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因此,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区最重要、最现实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全国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区为目标,以服务“三个功能区”建设为根本,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协调服务作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作用,全面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突破资源瓶颈制约,释放文化经济潜能,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崂山区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崂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文化的统领、支撑、带动、提升、凝聚功能,努力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与财富的转换,在文化旅游、影视动漫、节庆会展、传媒出版、演艺娱乐、网络文化、体育康体、创意设计等八大产业领域产生明显优势,推动当前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人才集聚、效益显着、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核心和重要支柱性产业。力争到2012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构建10大龙头企业(集团)、50家重点文化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相促并存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人文底蕴丰厚、山海气息浓郁、富有创新活力的滨海文化旅游名区,迈入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区行列。

  (三)发展战略

  --项目拉动战略。以重点文化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的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在崂山发展。

  --产业集聚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或集聚区,科学布局,错位发展,激励集聚区内不同企业互补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形成规模经济。

  --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崂山区在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进而不断创新以保持品牌活力和生命力。

  --节约型发展战略。利用现有的旧厂区、旧房屋等资源,实现功能转换和产业置换,加速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的退出,为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商业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走节约型发展道路。

  三、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建设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目标要求,结合崂山区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需要,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总体策略,拓展具有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空间,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各街道因地制宜,将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向集聚区集中,优化布局结构,培育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链条,增强规模效益。

  --中韩街道。依托青岛大剧院、文化博览中心、颐中体育中心、青岛科技城等大型文化设施和总部经济、商务经济等优势,重点发展影视动漫、演艺娱乐、体育康体、节庆会展等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崂山区新兴文化产业和高端文化服务业的集聚区域。同时,加快发展以极地海洋世界、石老人观光园、石老人游艇俱乐部、海滨艺术中心等为代表的滨海休闲类项目,推动以枯桃花卉基地、张村花卉大世界等为代表的生态休闲类项目,形成崂山区休闲文化产业的连绵带。

  --沙子口街道。立足沙子口街道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民俗宗教等文化底蕴,围绕“休闲渔都、山海情怀”的主题概念,突出“海-渔-游”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沙子口海滨文化广场、登瀛旅游客服中心建设,发展以雨林谷、百雀林生态观光园、万里江茶场等多功能示范基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文化,以西麦窑、流清河“山海人家”为代表的山村民俗文化,以南姜社区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渔村文化,将沙子口街道打造成为青岛东部特色滨海文化旅游强镇。

  --王哥庄街道。以茶文化为魂,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扶持发展崂山茶文化博物馆、茗香风情园等文化载体项目,并在城镇建筑风格、文化意境、营销宣传等领域,突出“崂山茶文化”底蕴和品牌,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城镇。同时,以中视传媒影视文化创作基地、绿石一条街为基础,引进一批文化企业,鼓励发展崂山绿石、旅游纪念品、书刊字画、文房四宝、古玩收藏等诸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让国内外游客体验具有崂山特色文化产品的魅力。

  --北宅街道。秉承建设“青岛乡村俱乐部”的发展理念,适应当代人日益增长的“追求生态、回归田园”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北头森林公园、金鱼湾生态观光园、红樱生态观光园、周哥庄樱山春茶园等生态文化园区的建设,加强“北宅樱桃节”、“北宅有我一分田”、“北宅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和休闲文化产业项目的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接待服务设施,培育国内知名的乡村节庆品牌,将北宅街道建设成为田园风光最美、乡村意境最浓的旅游小镇,打造青岛生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四、产业发展重点

  优化全区文化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根据现有产业非均衡化发展特点,实施各有侧重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即:优化巩固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传媒出版等强势产业,提升壮大演艺娱乐、体育康体、网络文化等优势产业,扶持发展影视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逐步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优化巩固强势产业。

  1、文化旅游产业。坚持“着眼大区域,发展大旅游,塑造新形象”的原则,充分利用崂山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大投入、大制作”的设计理念,策划创作几台体现山海文化、道教文化、啤酒文化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满足国内外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推动崂山道乐宫、崂山道教文化博物馆、崂山道教武术学校等项目建设,弘扬和展示崂山道教文化,打响“海上名山、道教圣地、度假天堂”的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以登瀛山海艺术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改造项目,加快在海洋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领域,引进一批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大项目,加快以崂山绿石博物馆、奇石城、金石馆、崂山绿石一条街为龙头的奇石产业发展,以海滨艺术中心为依托,打造集画廊、艺廊、娱乐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休闲艺术基地,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

  2、节庆会展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节养节、市场运作的方针,突出热情狂欢与全民参与的特性,将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成为中国最着名的节庆活动;围绕挖掘崂山道教文化内涵,叫响崂山“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组织举办崂山论道,打造全新的道教文化展示品牌,使崂山成为国内道教文化的“展示之地”和“体验之地”;集中优势力量办好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枯桃花会、山海休闲游、茶乡风情游、樱桃节等特色节会活动,不断创意、创新、创出特色,提升节会活动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依托国际会展中心,组织举办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为重点的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国际名牌展会,实现以展扬名、以展兴区的目标。

  3、传媒出版产业。吸引青岛出版社、青岛日报社、半岛都市报、都市便民报等一批省、市级现代传媒总部落户崂山,形成集聚效应,提升崂山区在现代传媒领域的影响力;大力推动与国内外高端出版印刷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扶持出版发行、数字媒介、包装印刷等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形成各种规模、档次的出版印刷企业互补并存的格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推动出版印刷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其向“高、新、精、专”方向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把崂山区打造成为青岛一流的传媒出版基地。

  (二)提升壮大优势产业。

  1、演艺娱乐产业。依托青岛大剧院、海滨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项目,积极引进、举办以国际小提琴比赛为代表的、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歌舞剧目、艺术赛事等,打造中国知名艺术盛事的演出地;鼓励兴建多功能、综合性和面向大众的演艺娱乐场所,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娱乐产业,扶持发展一批有特色的演艺娱乐精品,提高全区演艺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大力开发为消费者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项目,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培育歌舞娱乐消费热点。利用好沟崖高跷、孙家下庄舞龙、东台舞狮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演艺产业,打造品种丰富、演出繁荣的区域演艺娱乐中心。

  2、网络文化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网吧连锁经营,在适度控制总量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布局,鼓励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网吧企业,在网吧市场中合纵连横,培育、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的网吧连锁企业,完善“总公司+加盟店”的经营模式,使网吧企业由初级业态向品牌化、规模化方向转变;通过加大监督力度,评选绿色网吧、网络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等方式,建设10家网络文化旗舰店,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规范网吧经营,优化网吧服务环境,推动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3、体育康体产业。依托颐中体育中心、青岛体育馆、伊浪水世界、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石老人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策划和组织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大众参与性的体育康体休闲活动,发展综合性健身娱乐项目,拓宽体育康体产业经营链。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对体育康体产业的投入,提高体育产品制造业、体育康体服务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体育康体产业服务咨询机构,促进体育康体产业运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将我区打造成为环境一流、配套一流、品位一流的青岛体育康体文化产业中心。

  (三)重点扶持新兴产业。

  1、影视动漫产业。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落户崂山,创作拍摄系列反映崂山风土人情的系列影视作品,将崂山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充分发挥崂山“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的作用,吸引国内外动漫产业公司落户崂山,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建设动漫城,打造崂山动漫产业园,重点培育、扶持具有一批较强原创能力、良好发展前景的动漫游戏企业,策划创作2-3部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动漫精品;发挥好高科园软件园以及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的人才优势,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知识含量、较强艺术底蕴的动漫人才队伍。

  2、创意设计产业。利用好青岛科技城、高科园软件园吸纳人才、技术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意设计企业集聚崂山,加快发展广告设计、咨询策划等创意设计产业,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结合时尚流行文化元素,对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创造出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选择辖区内特色社区进行包装,将其打造成类似深圳大芬油画村模式的油画原创基地,命名石老人观光园、百雀林、万里江等一批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画廊进驻,建设一批艺术大师工作室,推动以绘画设计为代表的艺术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崂山特色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

  五、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一)培育现代文化市场。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原则,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大力发展图书报刊、影视产品、电子音像制品、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完善文化信息、技术交易市场,重点培育和规范以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等为载体的新兴文化消费形式。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大力发展文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文化产品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辖区内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

  (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实施亲商扶商安商工程,完善自主创业平台、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地文化企业入驻发展。发展完善崂山区文化产业协会,以“零距离”服务为导向,建立独立公正、运作规范的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和完善文化经纪、代理、评估等中介机构,推行知识产权代理、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完善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制度,建立依法经营、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鼓励文化产业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依法获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经营资格,从事书刊、影视音像制品、艺术品、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业务。鼓励文化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体育、信息、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扶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文化产品,鼓励文化企业对自主创新形成的成果申请专利,政府采购优先安排本区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鼓励文化产品对外贸易,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崂山地域特色的文学艺术、影视剧、出版物、音乐舞蹈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新兴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组织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参加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博览会,大力推介崂山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项目。把崂山作为国外先进文化登陆中国的桥头堡,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院团来崂山开展艺术交流,把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推介到国内外,扩大崂山文化影响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崂山区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优势,在户籍、职称、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化创作、文化经营、文化经纪人等优秀人才来崂山创业。设立崂山“文化名人工作室”、“文化名人奖励基金”,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产品制作、演出和经营人员予以奖励。加强文化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以驻区高校为主体,专业院校、专门培训机构为辅助的人才培养体制,允许并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以其艺术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股份,为发展大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六、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成立崂山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统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把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发挥文化产业统计在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

  (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1、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以后每年可视情逐步增加),利用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扶持文艺演出、出版印刷、影视制作、动漫网游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达到一定规模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基地、园区等文化产业予以支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对于区内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领域并在国内、国际取得突出成绩的,政府给予一定奖励。专项资金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专款专用、讲求实效。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行多元化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对文化生产企业给予政策规定的利率优惠,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组建各类文化投资公司,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投资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文化投融资体制。

  七、实施动态规划策略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成正比,标准取决于需求,因此,本《规划》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动态的思路及长远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实事求是地对《崂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补充。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具体指导。其他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支持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增强服务和创新意识,为加快全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