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沧口——童年的记忆(10)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30

  沧口人下海都用噶斯灯,也叫电石灯。我用的噶斯灯是父亲托厂里的钳工做的,它的原理跟工厂的汽焊是一样的。先用粗铁管做一大二小三个筒状式容器。大的按上把手,盛上水。两个小的:一个盛上乙炔石,一个在底部钻孔,然后焊上一根两头都封死的细管,并在细管的两头钻上细细如针的小孔,然后把两个小的套起来,放入盛水的大筒内,很快就有乙炔气喷出,用火一点,筒内的气体就“噗”的一声就燃烧起来,形成一道火焰,亮如炽灯。除了噶斯灯,挖蛤蜊还需要刮板、抓钩等专用小工具,就是在半尺长木头手柄前头分别套一铁板或铁钩,用起来轻便顺手。

  每逢跌大潮,我们挎着篮子,提着灯,带上挖蛤蜊的工具,结伴向海边进发。到了海边,赶海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都非常有秩序地顺着海道的水流,向海中走去。海道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落潮时随着潮脚显现出来,从岸边穿过滩涂伸向海里,四周泥泞不堪,唯独这里便于行走,其坚硬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即使用铁锨都铲不动,跌潮时海道上形成一条水流,下海的人都是顺着水流,走向大海深处的。

  等到潮水完全退去,我们已走到了离岸很远的海滩上,开始铺开摊子挖蛤蜊。挖蛤蜊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要长时间的蹲着或弯着腰,我不能坚持很长时间,不一会儿就站直身,活动一下腰,缓解一下腰部的疲劳,所以挖不了多少蛤蜊。   有时碰到小蛤蜊多的时候,我们也会用筛子筛,就是连海泥加蛤蜊锄到筛子里,在水里一冲,捡一下石头就行了。每次大潮涨跌过程时间有近三个钟头。

  在不知不觉中海水就伴着哗哗的声音逐渐涨上来了,挖蛤蜊的人们已开始从海滩往岸上撤退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背着重重的篓子,顺着海道向岸上走,我感觉又累又困。到了岸上歇一会,便往家赶。我家离这里有近十里的路程,到家已是黎明时分了,进门倒头便睡。

  我们下海挖蛤蜊都是“业余”的,完全是为了好玩,为了亲身体验一下挖蛤蜊的乐趣。那些“专业”赶海挖蛤蜊的人,多半都是靠此谋生的。他们使用挖蛤蜊的工具叫“大抓”。两米多长木柄的一头,装有斗大的铁制笊篱头。在海上使用这种工具挖蛤蜊,虽然十分吃力,但收获颇丰,一“抓”下去,将笊篱中的泥沙在水中荡去,剩下的就是一大捧蛤蜊。

  我三姨家的表哥因家庭原因,当年没有工作,靠下海挖蛤蜊到集市上卖谋生,属“专业”下海挖蛤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