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沧口——童年的记忆(6)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30

  过了52号大院,就到了振华路和永平路的十字路口,明真观就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明真观的祀神以道教为主,儒、释、道三教兼容。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明真观可谓声名显赫,香火兴盛。解放初期,每逢庙会,这里仍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耍把式卖艺,小买卖交易,热闹非凡。

  明真观内,善男信女,进香还愿,虔诚膜拜,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明真观不仅是人们求神拜佛的地方,还是附近的人们看病问药的所在。当地的人一旦有了头疼脑热的小病,便会请观里的道士号脉开方。大概这里的道士们也学过医术,开出的方子大抵管用。记忆深刻的是,谁家的孩子长了腮腺炎之类的病(当时叫“疙瘩”或者“扎腮”),就到观里请道士们“画符”。道士先用手或毛笔朝地上虚画一个十字,让病人站到这个十字上面,然后一边用饱蘸了墨的毛笔在患处涂抹,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咒”,末了再在上面吹口气。这个法子往往十分灵验,涂了墨的患处不几天就不肿不疼,完好如初了。当时觉得这种“画符”十分神奇,现在想想,可能是由于墨里含有什么消炎镇痛的成分吧。

  大庙分前、后、中三层大殿,一进门,就能看到哼哈两将威风凛凛地把守在通道的两侧(据说现从正门进入哼哈二将现改为韦陀与王灵官)。当时年龄小,对那些面目狰狞的泥塑,心里有点畏惧感,不敢仔细看,瞄一眼就进院子去玩耍。院里

  树木葱郁绿阴扶疏,还有好多白果树、杏树、桃树等。后来我转到昇平路小学,因学校与大庙仅一街相隔,所以去的次数就更多了。记得我们几个同学曾到庙里偷摘桃子吃,结果桃子未熟,涩的很。大庙64年被改为沧口少年宫,文革“破四旧”,西庙的神像被破坏殆尽,道士们也被驱散。自那之后,虽然经常路过,但我再也没有进去过。

  1959年年中,我们住的振华路44号“福音村”大院,因房屋年久失修,政府安排院內住户搬迁。当时房产部门提供多个房源供院内住户挑选,父亲挑了离我家较远、较偏辟的牛毛山下的沧口医院宿舍,地址是永年路5号内25户。

  当时的永年路还是一条很窄很短的南北向的土路,南接振华路是丁字路口,往北与昇平路相交,过了昇平路200米就到牛毛山下了,再往北就没有路了。永年路5号是沧口医院的职工宿舍,座落在永年路尽北头西侧,建于1958年,共有144户,该院职工入住69户,剩下的75户归区房产部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