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沧口——童年的记忆(5)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30

  从我们家大院出来,直着往北过振华路,爬过广场的矮墙就到这里了。记得我最爱吃的是这里的海草凉粉。晶莹剔透的凉粉切成小方块,盛在碗里,上面撒上虾皮、香菜末,浇上用酱油、醋拌成的蒜泥,味道很是正宗。

  后来这里就更出名了,因为青岛“够级”扑克就发源于此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来这里游玩的大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主要是打“扑克"。开始由四人打,变六人打;由开始打百分,争上游,打落科,发展成为插对门,打联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够级”扑克的打法已基本成形,从八十年代开始在省内各地兴起,并很快风靡全国,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传奇。

  我童年常去的地方,还有位于振华路与永平路十字路口西北角的沧口大庙,也就是“明真观”。从我家出大门沿振华路往东走,过了柳林路口,就是振华路52号大杂院。

  这个大院占地很大,东到永平路,西到柳林路。院内住有近两千户人家,至今未听说国内还有比这里更大的的大院了。听老一辈人讲,这里原来是日本人于1920年建的宝来纱厂。1937年日寇侵华,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政策”,将宝来纱厂炸成废墟。

  至今我还记得52号大院门口附近还有零星的,没有被炸毁的日式建筑。抗战胜利后,进城的“难民”就此建成了“难民院”,大部分房子都是自建的,简陋破旧,参差不齐,卫生也搞的不好,有点“贫民窟”味道,这也是为什么叫“大杂院”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