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沧口——童年的记忆(11)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30

  有一次,我随他下海,只见他全副武装:“大抓”、瓦斯灯、保险圈(大号汽车内胎)、大号背篓、雨靴等样样俱全。在海里,我们是在没有海水的地方挖,他是到深水的地方用“大抓”挖,一会功夫,挖的蛤蜊就有半竹篓了。他不仅挖蛤蜊,有时还会捉螃蟹、钓虾虎。

  有一次我目睹了他钓虾虎的全过程。他对海滩太熟悉了,知道那儿能钓到虾虎。找到地后,用捎镢将表层的泥水推开,并用这些泥在四周围成一圈“围堰”,当中空出的平地里,会有一个个拇指粗的小孔,那就是虾虎居住之所在。然后向每个孔里插上一根冰糕棍儿,等待着躲藏在窝里的虾虎往上顶棍。不一会儿,一根树棍儿顶上来了。待到那棍冒出来约三分之二的时候,右手将一根特制的毛笔递进去,将那根正在上升的冰糕棍儿偷偷换出来,只待那小家伙的两只爪子往上一伸,头还没露出来,就飞快捏住,向上猛一提,就将一只虾虎拽上来了。这还真是个技术活,没有经验的人是钓不上来的。

  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看电影都是到沧口纺织工人俱乐部(后来改为沧口工人俱乐部),洗海澡都是去沧口海池子。工人俱乐部位于下街,从振华路四流中路十字路口往西,下坡后过第一道铁路后,左侧就是工人俱乐部的大门口,门口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宣传栏,专贴电影海报。

  海报都是人工画的,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柳堡的故事》中陶玉玲饰演的二妹子和廖有梁饰演的副班长的巨幅电影海报,感到陶玉玲不仅漂亮,而且非常有亲和力,像是身边的某个人。那时我到俱乐部看电影基本是不买票的,因为我大姐夫的弟弟就是那儿的放映员,每次不是他领进去,就是通过机房进入影院内看电影。那时凡是新上映的影片,我基本上都没拉下过。有时票紧张,没有座位,就拿把椅子坐在走道上看。记忆最深的电影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摩雅泰》、《五朵金花》、《夜半歌声》、《山间铃响马帮来》、《庐山恋》、印度影片《流浪者》等。

  那时俱乐部放映院东面是高出路面4、5米的平台,顺石阶上去,平台上建有一座灯光球场。那时我大姐家就住在振华路和四流中路十字路口附近,每逢到大姐家玩,便会带上篮球去灯光球场打球。后来球场改建成水磨石地面的旱冰场,四周用铁网围起来,只有买票才能进入。记得多年后,我从潍坊回青探亲,曾带儿子在此滑过旱冰。

  说到沧口海池子,现在五十岁以上的沧口人,没有不知道海池子的。海池子位于“南日钢”西北的海边上。是当年日本人创办钟渊纱厂(国棉六厂)时所建,用来蓄存海水为厂内发电厂冷却设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