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沧口——童年的记忆(7)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30

  我们家住在从南往北数第三趟房尽东头那一户,紧靠永年路,路对面就是一片坟地,坟地以东就是大片的农田了。当初我们家的孩子们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选靠近城区的房子,偏偏选了靠近荒山野坡的房子来住。

  位于我们家北面的牛毛山是一座不高的山包,由相连的南山、北山、东山三个小山头组成。据有关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叫刘忙的男子自河南大槐树地迁徒过来,见这座无主的小山,就在南山的向朝坡上开荒种地,落户于此。大家都称这山的“刘忙山”,后由于谐音相近,叫成了“牛毛山”。牛毛山土层单薄,树木稀少,山腰以上岩石祼露,岩缝砂石间只能生长一种半尺多高、窄叶矮茎、粗砺拉手的山草。深秋山草干枯呈黄偏红色,稀疏地倒伏着,就像牛身上的短毛,所以“牛毛山”这个名字就更被认可了。

  我第一次上牛毛山是我爷爷去世那年。听父亲说,当年我爷爷非常喜欢我,一直把我当作他手中的宝,整天不是抱着,就是扛着,走到那儿都带着我。谁知我自小“语迟”,一岁半了还不会叫爷爷。在我一岁零八个月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当时我和父亲守在床边,爷爷一闭眼,我便哭着叫“爷爷”了,爷爷却永远也听不到了。

  父亲对此事一直唸道了很久。出殡那天,在现在的沧口广场南门口处,我穿着孝衣,父亲拿起我的手,扶在泥盆上,然后把盆摔碎了,当场就把我吓哭了。爷爷去世后就埋在牛毛山北山西面的山坡上,此后父亲每年都带我去给爷爷上坟。

  记得好像在我7岁那年,北山要开发,通知我们家去迁坟,也是父亲和我去的。当铲去坟土,揭开棺盖时,我非常害怕。父亲下去把爷爷的骸骨收拢起,装进一个木头箱子里,然后又埋到牛毛山南山半山腰的坟地里。爷爷的坟正好在两棵松树之间,父亲在坟前搬来了一塊大石头,说是为了好辨认。

  从我家搬到沧口医院宿舍之后,我经常上山游玩。特别是逢休息日和放假,几乎每天都在山上,看绿油油的庄稼,闻青青绿草的香味,听鸟儿欢快的叫声。登上山顶,迎着呼呼的山风,往东看是绵绵的老虎山山脉,往西看是蓝蓝的胶州湾,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从那时起,我不但不埋怨父亲,反而打心里喜欢上牛毛山了。特别是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更增添了我对牛毛山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