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铁中---青葱的岁月(往事)(10)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8-23

  (三)

  到2015年,母校青岛铁中已建校90周年了。翻开校史可以看到:近百年来,以王统照、李希章、孙霖等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的教师源源不断的进入学校授课。蔡元培、老舍等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学者不断来校进行讲学。以汪志馨、臧克家、李骏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学生从这里走出,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院士、诗人、画家…  。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就是始终把“德智体美劳”做为办学的宗旨。

  自己在校学习生活四年多,所经历的、学到的、感受到的,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我人生的走向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看来,学校对自己影响最深,自己受益最大的是:课外活动小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工学农,参与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小组。记得我们上初二时,也就是1964年,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已经十分普及了,每名学生可报一至二项。生物方面有植物小组,标本制作小组和生物角,理化方面有航模、电工、轮机、报务和航海手旗通讯组;语文方面有文艺创作和诗歌朗诵;还有美术组、国乐、管乐、舞蹈、戏剧、歌咏、曲艺体育等各类活动小组。我当时报的是报务和文艺创作两个小组。报务是因其神秘色彩而报名的,文艺创作完全是自己喜欢写文章和诗歌而报的。各种活动都按排在下午第三或第四节课。当时报务小组活动我参加的多一点,至今还记得用滴答、答滴、滴滴答滴、答答滴滴(数字1、2、3、4),这样的一短一长的音波组成不同的数字,然后由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汉字。经过一段训练,虽然掌握了发报和收报的技能,但是速度离高标准还相差较大。航

  文艺创作小组我参加的次数比较少,因为参加的大都是高年级的同学,所以每次去只是听听看看。虽然只是听听看看,但却激起了对文学的极大兴趣。我真正爱上文学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并由此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文章,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文学滋润和照亮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内心充满了阳光,拥有了应对和战胜困难和险阻的信心和能力。近几年与同学们相聚,每谈起当年课外活动小组都感触颇深。王芳清同学现在已是知名的油画家了,提到此事他说,自己画画就是从当年参加美术活动小组开始的,言语中充满了庆幸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