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印象深刻的初中老师还有秦均老师,他是我们初三时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体育课有张老师、李老师。张老师虽然年龄大,但精练有活力,透过黑黝的面宠,一看就是个教体育的老师。李老师绰号“李大个”,原是个摩托车运动员,因腿部受伤,退役到我校当体育老师。记得他上课经常穿着运动上衣和短裤,十分惹人注意。音乐老师刘学孟,绰号“刘大吹”。他善长吹黑管,是我们学校管乐队的总指挥。他培养的学生,好多都是经他推荐,直接进入音乐学院深造的。还有低调、寡言的,在文革中遭遇不幸的美术老师台文若。
给我留下最美好印象的是教我们数学的老师:马莉莉。她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不仅面容皎好,而且还非常聪慧。她是个象棋高手,据说她曾在济南铁路全系统象棋比赛中拿过第一名。记得我们有时上课打错了题,或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便让我们下课后到她办公室,专门为我们补课。她对我们非常热情,经常会给我们小饼干类的东西吃。记得有一次到了吃饭点,她让我们做题,亲自到食堂打饭给我们吃。当时没觉的什么,现在想起来真是令人十分感动。如今已经很少见到如此可敬可亲可爱的老师了。
(二)
我们是63年9月入铁中学习的,按照学期规定,本应该在66年7月份毕业。但在毕业前夕,全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6月2日发表“北大第一张大字报”,文化大革命首先在北京高校,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展开了。此时我们正准备初三毕业,但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各级学校接到通知,新学年停止招生,66届应届高、初毕业生暂缓毕业,滞留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学校也迅速成立了由校领导、级部领导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的“文化大革命筹备委员会”。由于我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所以被校领导选进了校文革筹委会。
“文化大革命”初期,首先兴起的是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1966年5月下旬红卫兵组织在北京出现,并首先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毛泽东于同年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记得我们学校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是在校文革筹委会授意下组建的,好像起的名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领头的我挨高中三年级的一个同学。我们班是我牵头组建的,记得当时好像是有一个名单,记不起是谁给我的。当我宣布具体名单后,没念到名的同学有点愤然,随之也成立了自己的红卫兵组织。我们这类组织在文革史上被称为“老红卫兵”,被习惯称为“保守派”或“保皇派”。
随着文革的深入,与我们这一派对立的造反派迅速兴起,他们把矛头指向校领导和筹委会,贴出大字报,揭发校文革筹委会在每个班中划分了“左、中、右”派,阻碍文化大革命,挑动学生斗学生,并说找到了具体的名单。传说我是初三四班唯一的一个左派,此消息在校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我真不知道,也从未见过这个所谓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