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铁中---青葱的岁月(往事)(9)

作者:李存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8-23

  进入1967年我们仍然滞留学校。青岛造反派于67年“1.22”夺了市委市政府的权后,下面基层各单位包括学校也层层开始夺权。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完全成了造反派的天下。当时学校来了“工宣队”,帮助学校“复课闹革命”。但课始终未真正“复”起来,主要是学习毛著和开展讨论等。

  那时我在班内已无任何职务。无事之际便重新拾起文革练成的刻腊板印传单的技能,自编自刻自印歌曲集。那时自己非常喜欢电影插曲和歌剧歌曲,所以就把这些歌曲同歌颂祖国、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一同编入歌曲集。象《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等。刻好印成册,谁要给谁。

  到1967年底,我们应届毕业生终于可以毕业了,我们都各自报了志愿。由于当时确定高中不招生,所以我就报了威海一个兵工厂技校。至今我还记得,分配的通知是贴在小会议室北屋山的黑板上。因我之前曾到过威海,并喜欢上了城内有一条葡萄河,干净,幽静的滨海小城。所以自报志愿并被分到该学校。后来因为文革破坏,该校无法复课,便把我们50人,分别分到省劳动厅管理下的济南、淄博、潍坊三地中专学校,我被分到潍坊。

  由于文化大革命,学校没有为我们举行毕业典礼,我们班也没有拍毕业照,便各自分开了。当初也没觉得有什么遗憾,现在看来,那时我们并不懂得同学的真正含义,当真正懂了什么是同学的时候,那是在我们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特别是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后,更加感到至纯至真的同学之情是如此的珍贵。

  在毕业近五十年之后的2015年,我在自己的微博中写下如此的文字:

  初中是我们一生最纯,最真,最美的年华。那时,年轻的心已开始涌动,懵懂的爱已开始发芽。

  在即将毕业时来了文革,疯狂,奔放,逍遥,悲伤之后,留下的所有痕迹依然是那么美,那么令人难忘。初中的友情最珍贵,初中所交的朋友最值得信赖,只因始于那段最纯真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