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青岛孚德:匠心与创新并进 只为让鞋子更舒适
来源:小扑青岛      时间:2016-09-06 09:05    
顾客将脚踩在机器上,电脑即可画出立体脚型,只需15天左右便能得到一双定制皮鞋……这是在位于中山路即将开业的“秀记”个性化定制体验店里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也是拥有83年历史的青岛

安徽路31号孚德鞋店旧址

中山路厂房旧址

馆陶路旧厂址

 

  顾客将脚踩在机器上,电脑即可画出立体脚型,只需15天左右便能得到一双定制皮鞋……这是在位于中山路即将开业的“秀记”个性化定制体验店里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也是拥有83年历史的青岛孚德鞋业有限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做出的创新探索。
 
  83年坚持匠心传承 只为制好鞋
 
  孚德鞋业创始人衣中秀是即墨人,1933年他在安徽路31号开设了“孚德号——秀记”鞋店,此即“孚德”鞋业的前身。开业之初,人员总共4人,以修补旧鞋为主。 1934年将以修为主改为以做为主,定做加工各式男女皮鞋及童鞋。随着秀记孚德鞋店不断积累好口碑,消费人群逐渐扩至以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职员、资本家以及住在青岛的日本、苏联等外国人为主,并逐渐发展成为了青岛闻名的民族企业。1966年起,孚德鞋业开始向香港地区出口童鞋,并逐步将业务扩大到美国、西德等发达国家。 1978年孚德半高跟女畅销全国。上世纪90年代初,孚德鞋业经营十分红火。
 
  青岛孚德鞋业有限公司不仅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制鞋企业,也是全国制鞋业唯一的国字号“中华老字号”企业。在83年的时间里,孚德一直以制鞋为圆心,做着相关的工作。秉承“诚实信用、以德报人“的经营理念,多年来始终保持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邵启福——孚德鞋业的老手艺人,1980年参加工作,为皮鞋制底工国家二级/技师,现任公司技质部质检员。他从制底工序开始学徒,先后干过制帮、扣底、从线缝工艺到胶粘工艺、组装底、成型底、工艺鞋,同时还负责订做高档皮鞋、打造出口鞋样品。他对待产品制作严谨、一丝不苟,以专业的技术和工作态度打造了最优质的产品。每年自主设计底型、跟型、鞋材20余个,公司每年有300余个品种都是由他在制底设计上做配套。

 
  “剪裁、下料、折边、制帮、扣底……手工制作一双定制鞋,前前后后需要15天的时间。”邵启福介绍。“刚入行的时候是手艺人,现在是把自己放在匠人的身份下工作。匠人要有匠心,做鞋,心不能歪。”“没有像邵启福老师傅这样的匠人支撑,孚德走不到现在。他们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制鞋。这种‘执拗’让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青岛孚德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士表示。

 
  创新发展 老牌鞋业玩转个性化定制
 
  三维脚型测量仪可在几秒之内记录脚部数据,3D打印技术依靠周密的测量报告可精确制定鞋楦、定制皮鞋。只要把脚放在扫描仪上几秒钟,就会自动记录下所有有关脚的数据,自动生成三角面,不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拼接和处理,系统全自动提取脚部多达几十个参数,并自动生成测量报告。应用测量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给消费者提供更合脚舒适的穿着体验。系统自带足部诊断功能,并自动建立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抓取和上传,以及脚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用3D打印技术制定鞋楦。“有着83年厚重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拥抱互联网、高科技,我们要实现一次革新。”青岛孚德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士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孚德皮鞋是不少来青人士的必购物品。后来孚德皮鞋销售量有所下降,公司发力创新寻找新的出路。 “私人定制”是孚德鞋业最近几年推出适应市场的创新模式。
 
  “最初的时候,做鞋子全是手工丈量和制作。 ”李卫士说,与孚德鞋业创始人衣中秀先生为顾客“手工定制”相比,现在孚德皮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个性定制”,能让鞋子更加适合顾客的脚型。
 
  老字号“拥抱”互联网 推动新增长
 
  “在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还是固守在自己的一隅之地,那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李卫士说,“互联网购物和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的确给孚德造成了冲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努力变革,‘拥抱’互联网、创新发展理念。”
 
  李卫士说,孚德鞋业一直坚持的精神品质就是“真诚和用心”。传统精神需要保留,新的经营模式更要开拓。目前,孚德在创新发展中注重信息化管理与大数据的应用。除了“秀记”定制体验店,孚德还建立了ERP软件与外部大数据的连接,在现有官方商城、淘宝C店以及APP商城的基础上,实现线上与线下品牌推广的深度融合。
 
  今年4月,孚德还在广州成立了“孚德鞋业广州研发中心”,开发符合孚德风格和流行趋势的新样品。孚德鞋业还将在青岛建立“传统制鞋技术工艺培训中心”,利用从广州研发中心获得的技术资料开展职工培训,让更多的年轻职工懂得皮鞋是怎么做出来的,进一步让愿意投身到皮鞋制造行业的优秀人员学会怎样制作皮鞋,使孚德皮鞋八十三年来的传统的工艺技术得以传承,,继续“为老百姓做良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