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最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创建于上世纪的1950年,主要生产饼干面食品、花生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制品、休闲食品和香油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1960年代,青食在中国首创钙奶饼,历经66年的传承创新,生产的钙奶饼干誉山东,闻名全国。如今岛城五六十岁的那代人,不少都是吃青食钙奶饼干长大的。 “直到今天,还有家长将钙奶饼干给孩子当早餐,可以说青食钙奶饼干养育了整整四代人。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岗这样说。
六十年发展史见证企业成长
“青食”六十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一个老字号企业的成长足迹。1950年1月,刚刚解放的青岛百废待兴,为繁荣市场,由青岛市联社沧口办事处主任王北晨主持,从社会上招收近十名食品工人,于升平路46号成立了青岛市联社沧口食品部,在简陋的棚厦和土瓦房里,使用擀面杖子、切菜刀等简单工具,开始生产糕点、糖果等食品。
1953年9月成立了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经调整迁至云南路127号,1958年经青岛手工业管理局批示更名为青岛食品厂,从此变身为专业食品厂,开始了新的发展建设时期。
二十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青食率先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扩大生产,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经青体改发(1992)33号文批准,由青岛食品厂正式改制为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迁至四流中支路2号,由此完成了老工业企业的整体迁移。

原云南路厂区
诚实守信经营 生产绿色食品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个故事。“青食”作为老字号品牌,至今产品仍畅销不衰,除了恪守诚实守信的经营思想,消费者中的良好信誉口碑,更是始终坚持标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体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慕名前来学习制作钙奶饼干工艺的厂家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以青援牌钙奶饼干为名,由青岛食品厂派技术人员驻厂指导,在山东各地克隆了十多家钙奶饼干生产厂家,进入八十年代,各地的“小作坊”更是群起仿之,但是至今,没有一家能在质量、口感、成本、营养价值等方面赶超“青食”牌钙奶饼干,其中的秘诀就在于“青食”始终坚持的几十年如一日的严格的原材料质量和工艺流程,以及产品背后浓厚的企业文化内涵,经过了几代“青食”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型生产企业,一直稳步向前发展。
孙国岗表示,他们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除加强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库的全过程检验外,他们还对面粉加工提出了要求,“我们使用的是饼干专用粉,不但要符合国家标准,更要满足我们青食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青食钙奶饼干还严格杜绝香精、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绿色、健康。

旧饼干生产线照片
拥抱互联网 建智能工厂
作为一个老企业,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青食”主动适应新常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多项,2015年公司升级为“省级技术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食”近年来加大了对于数字化营销业务的投入,积极融入“互联网+”的时代潮流,线上渠道对于公司业绩及消费者沟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青食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线上宣传推广与销售。现已开通天猫、京东、1号店、苏宁易购、飞牛网等网店,建立青食微信营销公众号,定期发送青食企业文化和新品信息,并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做到了青食商城手机版与微信平台的有机结合。同时,扩大销售区域和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智能工厂的打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考虑到传统的机械生产除了难以满足现如今的市场需求,还会产生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公司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进行车间设备的技术改造,积极实施智能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的科技引进,既可以满足新品研发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还能有效地避免人工接触食品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青食正积极实施智能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的科技引进,既可满足新品研发需求,节约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还能有效地避免人工接触食品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孙国岗说,到明年上半年,青食可初步完成智能工厂的基础设施建设。